PRODUCT CLASSIFICATION
產品分類日前,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單位在《自然—基因組學》上發表了揭示結核分枝杆菌耐藥性的文章;與(yu) 此同時,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在《艾滋病免疫綜合征》上發表了關(guan) 於(yu) HIV基因進化與(yu) 傳(chuan) 播耐藥研究的重要進展;而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朱寶利團隊也發現了人體(ti) 腸道中的細菌耐藥基因。
似乎一夜之間,細菌或病毒耐藥問題研究呈現“千樹萬(wan) 樹梨花開”的局麵。那麽(me) ,什麽(me) 是吹開萬(wan) 千科研之花的“春風”?
超級細菌來襲
“青黴素對許多致病菌不起作用了;結核病常規藥對相當數量的樣本失效了;青酶素在非洲也遇到了耐藥……從(cong) 看,過去很多有效的治療藥物,正逐漸失效。”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畢利軍(jun) 說。
“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(feng) 富珍曾預測,人類即將進入‘後抗生素時代’,甚至對許多普通感染性疾病都將無藥可用,病原菌將再一次不能被殺滅。”中國疾控中心傳(chuan) 染病預防控製所研究員萬(wan) 康林說,“如果人類不迅速采取措施,將麵臨(lin) 耐藥性危機。”
一種細菌若攜帶多個(ge) 耐藥基因,就被稱為(wei) “超級細菌”。萬(wan) 康林舉(ju) 例說,如NDM-1能夠抵抗利福平、紅黴素、鏈黴素、氯黴素等多種抗生素,還能對抗消毒劑和磺胺類藥物,攜帶多種耐藥基因,且有可能在不同細菌菌株之間穿梭傳(chuan) 遞,還可能在轉移中發生重組,具有廣泛的細菌宿主。如果其在致病菌中快速傳(chuan) 播,將帶來災難。
畢利軍(jun) 說,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們(men) ,對超級細菌的致病機製十分感興(xing) 趣,因為(wei) 大家都希望盡快找到能與(yu) 耐藥細菌或病毒對抗的新的藥物。
耐藥性危機
朱寶利認為(wei) ,截至目前,媒體(ti) 所報道的超級耐藥菌感染還隻是偶發事件。從(cong) 超級細菌發現後的幾年跡象來看,超級細菌在傳(chuan) 播上有局限性。
科學家發現,超級細菌與(yu) 其他細菌類似,其耐藥性由耐藥基因決(jue) 定,而這些耐藥基因存在於(yu) 細菌細胞內(nei) 的一些“額外”的基因載體(ti) “質粒”上,而質粒是細菌細胞內(nei) 額外的遺傳(chuan) 物質,因此細菌如果在沒有抗生素的環境中繁殖,會(hui) 很容易將其丟(diu) 失而失去耐藥性。同時,超級細菌的質粒中攜帶多個(ge) 耐藥基因,載體(ti) 很大,會(hui) 給細菌的繁殖增加負擔,在沒有抗生素的環境中繁殖,其生長速度要比不耐藥的細菌慢。因此,隻要研究不濫用抗生素,耐藥細菌會(hui) 逐漸減少。
事實上,目前超級細菌尚未廣泛傳(chuan) 播,沒有想象中那麽(me) 可怕。朱寶利認為(wei) ,耐藥菌的zui大威脅仍來自醫院內(nei) 感染和呼吸道感染。
檢測的“短板”
朱寶利告訴記者,呼吸道類感染後的主要治療藥物為(wei) 青黴素類、阿奇黴素和紅黴素等。在研究治療過程中,由於(yu) 缺乏快速簡便的檢測方法確認細菌耐何種藥物,研究大夫常常隻能給患者開的抗生素,以快速消除感染。實際上,這種用藥方式有很明顯的盲目性,但在缺乏快速檢測方法的情況下,研究醫生治病救人時別無選擇。因此,隻有提高檢測速度,檢測到細菌究竟耐什麽(me) 藥,給醫生提供準確的信息,樣本才能得到的治療。
然而,在我國,目前絕大多數感染性疾病的樣本還難以開展藥敏試驗,生病後不可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個(ge) 性化治療,感染後麵臨(lin) 的耐藥性難以避免。
對此,畢利軍(jun) 認為(wei) ,對於(yu) 公眾(zhong) 而言,遭遇細菌感染後,在治療上首先不能單一用藥,而應進行多種藥物的聯合使用,盡可能避免產(chan) 生耐藥。此外,應該全程按嚴(yan) 格規範進行治療。而盡早解決(jue) 快速檢測和診斷,研製對抗耐藥菌的新藥,則是科學家們(men) 正在為(wei) 之奮鬥的目標。
《中國科學報》 (2013-11-06 第4版 綜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