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產品分類上海信帆生物:
我國每年出生染色體(ti) 異常的新生兒(er) 約10萬(wan) 人,在活嬰兒(er) 中染色體(ti) 異常者占0.3%。普及染色體(ti) 疾病的產(chan) 前篩查和產(chan) 前診斷,對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(yi) 。本文就常見的染色體(ti) 疾病及染色體(ti) 病產(chan) 前診斷作簡單的闡述。 |
胎兒(er) 染色體(ti) 異常的產(chan) 前診斷
染色體(ti) 病是指由染色體(ti) 異常引起的疾病。產(chan) 前診斷中zui常見的染色體(ti) 異常有:染色體(ti) 數目異常、染色體(ti) 結構異常和微結構異常染色體(ti) 疾病。據文獻報道我國每年出生染色體(ti) 異常的新生兒(er) 約10萬(wan) 人,在活嬰兒(er) 中染色體(ti) 異常者占0.3%。因此,普及染色體(ti) 疾病的產(chan) 前篩查和產(chan) 前診斷,對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(yi) 。
下麵就常見的染色體(ti) 疾病及染色體(ti) 病產(chan) 前診斷作簡單的闡述。
一、染色體(ti) 數目異常疾病
染色體(ti) 數目異常是研究上zui主要的染色體(ti) 病,其中以13號、21號、18號,X、Y染色體(ti) 異常zui為(wei) 常見,占染色體(ti) 非整倍體(ti) 畸變95%以上。這些染色體(ti) 異常占全部染色體(ti) 病的80%~90%。常見的可以進行產(chan) 前診斷的染色體(ti) 病有以下幾種。
(一)21三體(ti) 綜合征
21三體(ti) 綜合征(trisomy 21 syndrome)又稱先天愚型綜合征和唐氏綜合征(Down syndrome),是胎兒(er) 和新生兒(er) 中zui常見的非整倍體(ti) 染色體(ti) 異常。在新生兒(er) 中的發病率為(wei) 1/600,在受精卵中為(wei) 1/150。主要的研究特征為(wei) :智力低下,特殊麵容,眼裂上斜,鼻梁扁平,舌大、外伸和流涎。約40%患者伴有先天性心髒病。
患者核型絕大多數(92.5%)為(wei) 單純型21三體(ti) ,即47,XX,(xy),+21;4.8%為(wei) 易位型(如14/21、21/22易位);少數為(wei) 嵌合型。單純型21三體(ti) 幾乎都是新突變,與(yu) 父母核型無關(guan) ,它是減數分裂染色體(ti) 不分離所致。單純型21三體(ti) 的發生率與(yu) 母親(qin) 的生育年齡密切相關(guan) ,高齡孕婦生育21三體(ti) 患兒(er) 的比例明顯升高。
(二)18三體(ti) 綜合征
18三體(ti) 綜合征又稱為(wei) Edward綜合征,是一種嚴(yan) 重的畸形,出生後不久死亡。患兒(er) 研究表現為(wei) 頭麵、手足有嚴(yan) 重畸形,頭長而枕部凸出,猶如冬瓜樣,稱冬瓜頭。眼距寬,眼球小,手緊握拳,足突出,向背部翹起,呈帆船狀腳,95%的病例有先天性心髒病。
細胞遺體(ti) 學檢查80%患者核型為(wei) 47,XY(或XX),+18;另外10%患者為(wei) 嵌合體(ti) ,即46,XY(或XX)/47,XY(或XX),+18;其餘(yu) 為(wei) 各種易位,主要是18號與(yu) D組染色體(ti) 的易位。
(三)13三體(ti) 綜合征
13三體(ti) 綜合征又稱Patau綜合征。新生兒(er) 中的發病率為(wei) 1∶25000。研究表現為(wei) 智力發育障礙、小頭、眼球小、前腦發育缺陷,常伴有齶裂。
細胞遺傳(chuan) 學檢查80%的病例為(wei) 遊離型13三體(ti) ,核型為(wei) 47,XX(或XY),+13。其餘(yu) 的為(wei) 嵌合型或易位型。易位型通常以13號和14號染色體(ti) 羅泊遜易位居多。
(四)性染色體(ti) 異常綜合征
1.klinefelter syndrome綜合征:
又稱先天性睾丸發育不全綜合征。研究表現主要是小睪丸、無精子產(chan) 生,97%患者不育。患者男性第二性征發育差,身材高,四肢長,可有智商低,精神異常及精神分裂症傾(qing) 向。細胞遺傳(chuan) 學檢查絕大多數患者核型為(wei) 47,XXY。
大約有15%患者為(wei) 嵌合體(ti) ,其中常見的為(wei) 46,XX/47,XXY;46,XY/48XXXY。額外的X是由於(yu) 親(qin) 代減數分裂時X染色體(ti) 不分離的結果。
2. XYY綜合征:
在男嬰中發生率為(wei) 1∶900。患者男性表型正常,身材高大,易興(xing) 奮,常有攻擊行為(wei) 。睪丸發育不全,生精過程障礙。
XYY核型是父親(qin) 精子形成過程中第二次減數分裂時發生Y染色體(ti) 不分離的結果。
3. Turner綜合征:
又稱為(wei) 45,X,女性先天性性腺發育不全綜合征。染色體(ti) 為(wei) X單體(ti) 。在新生兒(er) 女嬰中的發病率為(wei) 0.2%~0.4%,患者表型為(wei) 女性,身材矮小,智力一般,頸部發際低,女性第二性征發育不全。細胞遺傳(chuan) 單方麵Turner綜合征的核型典型的是45,X;約占55%。其他核型常見有嵌合體(ti) 46,XX和46,X和X等臂染色體(ti) X,i(xq)。本病發病機製是雙親(qin) 配子形成過程中的不分離,其中75%的染色體(ti) 丟(diu) 失發生在男方,絕大部分是由於(yu) 精卵細胞的染色體(ti) 不分離所致。
4. 47,XXY和多X女性綜合征:
本病又稱多雌綜合征,其外形、性功能與(yu) 生育能力都是正常,有少數患者有繼發閉經。約2/3的患者有智力低下。多X綜合征是由於(yu) 細胞的減數分裂時染色體(ti) 的不分離所致。X染色體(ti) 數目愈多,智力損害和發育畸形愈嚴(yan) 重。
其他染色體(ti) 三體(ti) 綜合征能活到出生的非常少見。大部分的7-三體(ti) 、8-三體(ti) 、10-三體(ti) 和14-三體(ti) 綜合征都在早孕期流產(chan) ,除非是嵌合體(ti) 。
二、染色體(ti) 結構異常
(一)常染色體(ti) 結構異常
包括染色體(ti) 部分缺失、環狀染色體(ti) 、等臂染色體(ti) 、倒位、易位、重複、插入等染色體(ti) 結構的改變。
(二)性染色體(ti) 結構異常
X染色體(ti) 結構畸變包括X短臂缺失(XXP-);X染色體(ti) 長臂缺失(XXq-);X等臂染色體(ti) 、X環形染色體(ti) ;易位染色體(ti) 和X脆性綜合征。Y染色體(ti) 結構異常包括Y的長臂或短臂缺失;等臂染色體(ti) i(yq)和i(yp);環形染色體(ti) 和雙著絲(si) 粒染色體(ti) 等。
(三)染色體(ti) 微結構異常綜合征
染色微結構異常疾病是由於(yu) 染色體(ti) 微小片段缺失或重複,使正常基因組劑量發生改變而導致研究可識別的一組疾病。染色體(ti) 微結構異常是用常規的染色體(ti) 顯帶方法不能或不容易被發現的染色體(ti) 結構異常。隨著分子細胞遺傳(chuan) 技術的發展,特別是zui近兩(liang) 年CGH微陣列方法的引進,被發現的染色體(ti) 微結構引起的疾病將會(hui) 越來越多。下麵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染色體(ti) 微缺失綜合征。
1.22q11.2微缺失綜合征:22q11.2微缺失綜合征是由於(yu) 22號染色體(ti) 長臂近著絲(si) 粒端微片段22q11.21缺失引起的遺傳(chuan) 綜合征,其遺傳(chuan) 病理基礎是22q11.2片段的微缺失。主要研究表現為(wei) 心髒畸形、麵容異常、胸腺發育不良、齶裂及低鈣血症5個(ge) 症狀。
又稱DiGeorge綜合征(DiGeorgesyndrome,DGS)和齶心麵綜合征(velocardiofacial syndrome,VCFS)。近年研究認為(wei) 22q11.2微缺失綜合征與(yu) 學習(xi) 認知障礙、精砷異常、發育遲緩等有關(guan) 。其發病率為(wei) 活產(chan) 新生兒(er) 的1/4000~1/3000,是人類zui常見的染色體(ti) 微缺失綜合征。
2.22q11微重複綜合征:22q11微重複綜合征是由22q11.2區域所含的DNA微重複所致。研究表現與(yu) 22q11.13缺失綜合征相似,但有其特殊表型,其中包括上位眉毛,眼眶下斜、輕度小頜、臉部細長等。
3. Prader-Willi綜合征:Prader-Willi綜合征(PWS)又稱張力減退-智力減退-性腺功能減退與(yu) 肥胖綜合征,是Angelman綜合征同係15q11~q13的缺失所致。
4. Williams綜合征:Williams綜合征是指因7號染色體(ti) 長臂近著絲(si) 端片段7q11.23微缺失引起,主要研究表現有動脈狹窄,精神發育不良和認知缺陷。發病率為(wei) 1/10 000。
5. 其他常見已知的染色體(ti) 微缺失綜合征:1P36單體(ti) 綜合征,1q部分單體(ti) 綜合征,1q部分三體(ti) 綜合征,4P部分單體(ti) 綜合征,5P部分單體(ti) 綜合征,18q24.1~q24.13缺失和16號、7號染色體(ti) 短臂部分缺失綜合征。
染色體(ti) 微缺失是不能通過核型分析檢測出來的,需用高分辨染色體(ti) 核型分析,現可用特異探針進行FISH探測和QF-PCR通過擴增短串聯重複序列檢測和CGH微陣列方法檢測。
三、染色體(ti) 病的產(chan) 前篩查及產(chan) 前診斷方法
(一)產(chan) 前唐氏綜合征篩查
目前唐氏綜合征的篩查方法主要有:
(1)孕中期二聯篩查:指以中孕期(15~20周)血清甲胎蛋白(AFP)和遊離B-HCG為(wei) 指標,結合孕婦年齡等參數計算胎兒(er) 患唐氏綜合征風險的方法。
(2)三聯篩查:以中孕(15~20周)血清AFP、遊離B-HCG、非結合雌三醇(μE3)為(wei) 指標,結合孕婦年齡等參數計算胎兒(er) 患唐氏綜合征風險的聯合篩查方法。
(3)聯合篩查:早孕(11~13周)超聲測定胎兒(er) 頸後透明層(nuchal translcenc,NT)厚度,結合孕婦血清遊離B-HCG和妊娠相關(guan) 血漿蛋白A(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-A,PAPP-A)水平以及孕婦年齡以計算胎兒(er) 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。
據報道,單用年齡(≥35歲)Down綜合征的檢出率僅(jin) 為(wei) 49%;中孕二聯篩查檢出率為(wei) 73%;中孕三聯篩查檢出率為(wei) 78%;早孕NT+B-HCG+PAPP-A檢出率為(wei) 86%。用NT+NB(鼻骨)+B-HCG+PAPP-A+AFP+μE3的方案則Down綜合征的檢出率可>95%。
在我國目前廣泛開展的是中孕二聯篩查,其方法簡單,價(jia) 格低廉。有條件的地區已開展早孕NT+PAPP-A+B-HCG的方案。唐氏篩查隻是一種篩查方法,不能作為(wei) 診斷,篩查高風險患者還須進一步做染色體(ti) 檢查才能確診。
(二)細胞遺傳(chuan) 學技術
細胞遺傳(chuan) 學技術主要從(cong) 染色體(ti) 的數目、形態、結構和行為(wei) 來研究人類的遺傳(chuan) 現象,主要應用常規G顯帶技術。每個(ge) 單倍體(ti) 都可以顯示150~550條帶,每條帶大約代表(5~10)×106 bP的DNA。高分辨顯帶是采用細胞同步化等方法,獲得大量的有絲(si) 分裂晚前期或早中期的顯帶核型。高分辨顯帶染色體(ti) 的優(you) 點是染色體(ti) 細長,顯出的帶紋多可達500~1000條帶,從(cong) 而極大地提高了識別染色體(ti) 細胞微結構改變的能力。可以檢出常規G顯帶技術難以發現的染色體(ti) 缺陷,提高了染色體(ti) 病的檢出率。
利用染色體(ti) 顯帶技術可對經過培養(yang) 的絨毛、羊水、臍血中的胎兒(er) 細胞進行核型鑒定,以發現染色體(ti) 數目及結構的改變。目前該技術仍是診斷13,18,21三體(ti) 等染色體(ti) 病的金標準。應用胎兒(er) 細胞培養(yang) 作核型鑒定細胞遺傳(chuan) 學檢測的適應證有:
(1)年齡≥35歲的孕婦;
(2)有染色體(ti) 病的孕婦;
(3)家族中有遺傳(chuan) 病的孕婦;
(4)出生過先天畸形兒(er) 和宮內(nei) 死胎的孕婦,有習(xi) 慣性流產(chan) 史的孕婦;
(5)接觸過放射線的孕婦;
(6)出生過染色體(ti) 病兒(er) 的孕婦;
(7)Down篩查陽性的孕婦;
(8)超聲檢查胎兒(er) NT≥3 mm的孕婦;
(9)早、中孕超聲檢查有胎兒(er) 結構異常和胎兒(er) 宮內(nei) 發育不良的孕婦等。
(三)熒光原位雜交技術(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,FISH)
FISH是分子遺傳(chuan) 學和免疫學相結合,采用已知核酸序列作為(wei) 探針,用熒光素直接標記或非放射性物質標記後與(yu) 靶DNA進行雜交,在熒光顯微鏡下對標本中待測核酸進行定性、定位分析。FISH具有快速、準確的優(you) 點。可用於(yu) 外周血細胞、臍血、未經培養(yang) 的間期細胞染色檢查;快速的性染色體(ti) 檢查;快速的染色體(ti) 產(chan) 前診斷;染色體(ti) 微缺失綜合征(需製備特定的探針);胚胎植入前診斷;孕婦外周血分離胎兒(er) 細胞進行產(chan) 前診斷時具有*性。
FISH探針種類有:
(1)α-衛星DNA序列探針,位於(yu) 毎條染色體(ti) 的著絲(si) 粒區域;
(2)β-衛星DNA序列探針位於(yu) 近端著絲(si) 粒染色體(ti) (即13、14、15、21和22號染色體(ti) )的短臂;
(3)端粒DNA探針位於(yu) 染色體(ti) 端粒;
(4)染色體(ti) 全塗染探針;
(5)具有特異性的一些染色體(ti) 微缺失探針,如染色體(ti) 22q11.2微缺失綜合征;7q11.23微缺失綜合征;15q11~q13微缺失綜合征等。
目前國產(chan) 的已用於(yu) 研究的染色體(ti) 診斷的FISH探針有:21、18、13/21、13/18號和X、Y等探針。
(四)定量熒光多聚酶鏈反應染色體(ti) 技術(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,QF-PCR)和多重連接探針擴增(multiplexligation-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,MLPA)等方法它們(men) 對常見21、18、13號常染色體(ti) 和性染色體(ti) X、Y的非整倍體(ti) 異常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已為(wei) 許多大樣本的研究所證實。它通過擴增短串聯重複序列(short tanden repeat,STR),然後通過分析這些STR的拷貝數來判斷檢測樣品的染色體(ti) 數目是否正常。這些方法檢出常見非整倍體(ti) 的敏感性很高。
1993年,Mansfield等首先將STR作為(wei) 遺傳(chuan) 標記,用QF-PCR對唐氏綜合征患者進行基因診斷。STR位點是QF-PCR中檢測染色體(ti) 數目異常的標記,其數量多、穩定,具有高度的多態性,可提供較多的信息量,而且在上下代的傳(chuan) 遞過程中遵循孟德尓共顯性遺傳(chuan) 定律。Lee等用QF-PCR擴增21號染色體(ti) 上的4個(ge) STR位點,結果顯示診斷的敏感性、特異性和有效率在95.4%~99.5%。但QF-PCR不能對嵌合體(ti) 或易位型唐氏綜合征作出正確的診斷。
QF-PCR對常見非整倍體(ti) 檢出的準確性已在大量研究中被證實與(yu) FISH相似,而QF-PCR和MLPA的檢測需要DNA測序儀(yi) ,設備昂貴,但自動化程度高,易於(yu) 操作。
FISH和QF-PCR是兩(liang) 種比較成熟的檢測技術,對常見非整倍體(ti) 的研究準確率相似,不論FISH方法還是QF-PCR方法得出錯誤的診斷結果的概率都相當小。目前在西方*國家已較廣泛使用,這僅(jin) 用於(yu) 快速非整倍體(ti) 的檢測,隨後仍需常規染色體(ti) G顯帶檢測,以進一步確定染色體(ti) 核型。
(五)快速染色體(ti) 異常檢測(rapid aneuploidy detection,RAD)
RAD能在1~3 d內(nei) 診斷包括唐氏綜合征在內(nei) 的常見染色體(ti) 數目異常,顯著縮短了報告時間,對常見21、18、13號常染色體(ti) 和性染色體(ti) X、Y的非整體(ti) 異常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已為(wei) 許多大規模的研究證實。但是RAD無法對所有染色體(ti) 進行探測。對於(yu) 核型分析檢測到的所有染色體(ti) 異常,RAD隻能檢出70%~85%。但是在診斷常見的染色體(ti) 異常方麵,他們(men) 可與(yu) 傳(chuan) 統的核型分析技術相媲美,且方法簡單,容易操作。美國遺傳(chuan) 學會(hui) 認為(wei) RAD是“相對成熟的技術";英國國家篩查委員會(hui) 建議對於(yu) 唐氏篩查高風險孕婦可以不采用核型分析的方法,直接通過FISH或QF-PCR的快速產(chan) 前診斷確診胎兒(er) 是否有唐氏綜合征。
(六)染色體(ti) 異常的產(chan) 前超聲診斷
隨著超聲技術的提高,能發現染色體(ti) 異常的結構畸形。很多胎兒(er) 結構畸形都伴有染色體(ti) 異常。目前發現不少的胎兒(er) 結構異常伴有染色體(ti) 微缺失;21、18、13號染色體(ti) 三體(ti) 等異常有早期超聲改變。因此,超聲檢測可以作為(wei) 胎兒(er) 染色體(ti) 異常的軟指標,在篩查胎兒(er) 染色體(ti) 異常中起到一定的作用,常用的胎兒(er) 染色體(ti) 畸形產(chan) 前超聲有以下的指標。
1. NT:在孕11~14周NT增厚與(yu) 很多染色體(ti) 異常有關(guan) 。通常標準為(wei) ≥2.5~3.0 mm。美國FMF報道:NT對21三體(ti) 綜合征胎兒(er) 檢出率為(wei) 82%,其他染色體(ti) 異常的檢出率為(wei) 78%。目前在西方國家NT已作為(wei) 常規超聲檢查。
2. 胎兒(er) 鼻骨:在孕11~14周胎兒(er) 鼻骨缺失與(yu) 21三體(ti) 綜合征及其他染色體(ti) 異常有很高的相關(guan) 性。在21三體(ti) 胎兒(er) 中鼻骨缺失比率可達60%~70%。而在染色體(ti) 正常兒(er) 中,鼻骨缺失隻有1.4%。
3. 單臍動脈:18三體(ti) 綜合征中,75%有單臍動脈,在有單臍動脈的胎兒(er) 中,18三體(ti) 的風險增加7倍。
4. 心搏過速:在13三體(ti) 中約有70%心搏過速。在特納綜合征中約有50%的個(ge) 案有心搏過速。
5. 孕中期常見染色體(ti) 異常的相關(guan) 超聲改變:腦室擴大、全前腦、脈絡膜囊腫、Dandy-Walker複合體(ti) (小腦蚓部發育不全及後窩腦增大等一係列小腦蚓部病變)、顏麵裂、下頜過小、頸水腫、水囊瘤、膈疝、心髒畸形、臍膨出、十二指腸閉鎖、食管閉鎖、腸回聲增強、腎髒畸形、肢體(ti) 短小、手指內(nei) 彎、手指交選、多指、並指、馬蹄足內(nei) 翻、胎兒(er) 生長遲緩等。不管單獨存在或合並其他畸形,其染色體(ti) 異常在15%~40%。
6. 輕微畸形或軟性標記:輕微胎兒(er) 畸形或軟性標記很常見,如腎盂擴張,心室灶狀強回聲等在10%~15%的染色體(ti) 正常胎兒(er) 中可見,通常不伴明顯的畸形,除非合並有其他畸形,或在有染色體(ti) 異常疾病中合並存在。有學者提出以流行病學為(wei) 基礎的邏輯,根據似然比推算出風險率。軟性標記與(yu) 染色體(ti) 異常的相關(guan) 性有待進一步探討。
四、結語
染色體(ti) 病是出生缺陷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。隨著醫學遺傳(chuan) 學、分子生物學及影像醫學的發展為(wei) 產(chan) 前染色體(ti) 病的篩查和診斷提供了不少快速、準確、有效、可行的*方法。在各種方法中胎兒(er) 細胞染色體(ti) 核型分析目前仍是染色體(ti) 病產(chan) 前診斷的金標準。研究醫師應加深對染色體(ti) 病的認識,綜合各種篩查、診斷方法,提高染色體(ti) 病的產(chan) 前診斷水平,對降低出生缺陷很有必要,亦是社會(hui) 的需求。
www.223657.com elisa試劑盒,進口elisa試劑盒,國產(chan) elisa試劑盒,elisa試劑盒價(jia) 格,農(nong) 殘檢測試劑盒,血清,進口血清 -ky体育亚洲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