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產品分類
導讀:印第安納大學的生物化學家發現的新化合物,在用於(yu) 影響乙型肝炎病毒共價(jia) 閉合環狀DNA(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,cccDNA)的生命周期中具有一定的應用潛力,從(cong) 而為(wei) 乙肝治愈的研究帶來新希望。本文就此對乙肝治愈研究進行簡要分析。
1、cccDNA與(yu) 乙肝
乙型肝炎病毒(HBV)的基因組(rcDNA)進入到細胞核後,rcDNA在病毒蛋白和宿主細胞因子的幫助下修複成共價(jia) 閉合的鬆弛環狀雙鏈DNA(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,cccDNA)。前基因組RNA(pgRNA)出核後,在胞質中形成εpgRNA,並與(yu) 病毒的聚合酶P蛋白共價(jia) 結合,誘發核衣殼化。與(yu) 多數其他的病毒DNA的機製不同,HBV cccDNA通過pgRNA的反轉錄進行複製,而cccDNA主要以微小染色體(ti) 的形式存在於(yu) 肝細胞內(nei) ,且其半衰期很長(33~100天),細胞核內(nei) 的zui長壽命可達14年。隻要肝細胞中還存在,cccDNA乙肝病毒的複製就不會(hui) 停止,並與(yu) 病毒蛋白裝配成新的完整HBV,以芽生的方式再感染健康的肝細胞,而這是導致乙肝複發的根本原因。因此,盡管每個(ge) 肝細胞內(nei) 隻有約5~50個(ge) cccDNA拷貝,但是隻要這些cccDNA池穩定,就可以使得病毒的持續感染延續,因而清除肝細胞內(nei) 的cccDNA是乙肝*治愈所必需的。
目前,乙肝治療用藥(包括核苷類似物)的機製主要是通過抑製DNA多聚酶,降低外周血的DNA載量。然而,這些藥物大多隻能在肝細胞的細胞漿中發揮作用,對於(yu) 細胞核內(nei) 的cccDNA作用有限。也就是說,外周血中HBV DNA數量的明顯減少並不代表肝細胞內(nei) 的HBV DNA數量的同步降低,往往“治標不治本”。就目前而言,隻有γ幹擾素(幹擾素分α、β、γ型,其中α-幹擾素仍是目前DNA聚合酶抑製劑拉米夫定、阿德福韋、恩替卡韋、替比夫定、替諾福韋外的zui主要的慢性乙型肝炎療法,但是由於(yu) 長期反應效果差和較強的副作用而被禁止)能夠進入肝細胞核內(nei) ,抑製cccDNA的複製,並縮短cccDNA的半衰期。但是,目前γ幹擾素在研究應用中對於(yu) cccDNA的抑製效果尚不明確,而清除肝細胞核裏麵的cccDNA尚未有藥物能夠實現,這構成了乙肝治愈研究的瓶頸。
因而,現有藥物不能有效清除病毒cccDNA,而且一些藥物在停用後存在HBV DNA和轉氨酶水平的反彈,如果長期用藥又有可能導致病毒變異和耐藥性的產(chan) 生,以致至今zui多隻有3%~5%的乙肝可以治愈。
2、核心蛋白變構調節劑(CpAMs)的研究
在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中,生物物理學的研究者發現了一些小分子核心蛋白變構調節劑(CpAMs),可以選擇性且有效地降低病毒載量和病毒抗原。核心蛋白(病毒複製所需裝配的病毒核心顆粒,Cp)是涉及多個(ge) 步驟、HBV生命周期中高度保守的病毒蛋白,CpAMs可改變HBV核心蛋白。
在此之前,研究得較多的化合物是異芳基—二氫嘧啶(heteroaryldihydropyrimidines HAPs),通過誤導正常核衣殼(HBV病毒吸附至細胞後,脫去包膜進入到肝細胞內(nei) ,並脫衣殼)的形成,來抑製病毒複製,從(cong) 而使得核心蛋白水平下降。相對於(yu) 核苷類似物的治療方案,利用HAP來抑製病毒衣殼蛋白的形成具有更好的穩定性。
在目前的研究中,德國拜耳公司研究中心的兩(liang) 種化合物Bay 38-7690和Bay 39-5493研究得較多,其中氚標記Bay 39-5493與(yu) HBV核心顆粒的結合後,對人乙肝病毒具有特異性、對應選擇性和可逆性。Bay38-7690能夠阻止核心顆粒的產(chan) 生,但不影響核心蛋白水平。
3、乙肝的基因治療
為(wei) 了針對性地抑製,也有不少研究者將目標投向了基因治療和治療性疫苗的研究中。
其中,在基因治療方麵,RNAi研究得較多,不少研究者致力於(yu) 將該機製變成治療手段,也有不少實驗室研究成功的報道。但是,這些研究多基於(yu) 體(ti) 外的實驗展開,具體(ti) 應用至研究時,投遞到體(ti) 內(nei) 靶細胞效率不高的問題幾乎是共性的問題:合成的SiRNA在肝細胞內(nei) 的存留時間短,而用質粒表達的RNAi在體(ti) 內(nei) 投遞的效率很低(僅(jin) 能到達少部分肝細胞,這對於(yu) 清除幾乎所有的肝細胞內(nei) 的HBV而言未達到預期),而AAV等載體(ti) 可被宿主體(ti) 內(nei) 抗體(ti) 中和失效,或誘發可致命的宿主免疫反應,存在引發腫瘤等風險。
4、激活機體(ti) 的免疫應答
目前,人類尚無有效且廣泛使用的方法,能夠打破免疫耐受,激活機體(ti) 正常的對HBV的免疫應答,從(cong) 而在保護肝細胞的同時清除病毒使患者*。
至今,國內(nei) 外已經開展了較多治療性疫苗研究,包括蛋白疫苗、核酸疫苗、T細胞表位肽疫苗等,但大多處於(yu) 研究前研究或Ⅰ期、Ⅱ期研究研究階段。而且,從(cong) 已獲得的效果來看,盡管一些研究過的治療性疫苗能夠誘導機體(ti) 的免疫反應,但是其在血清學改變和病毒抑製的效果上仍然不穩定,因此盡管重慶啤酒、白雲(yun) 山、華麗(li) 家族和深圳康泰等的研發都在進行,但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性疫苗上市。實現清除cccDNA、打破免疫耐受的道路仍然任重道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