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一個研究小組發現,對腫瘤幹細胞進行基因操作可以使化療藥物更易發揮作用,殺死癌細胞。這一發現或促進開發出*癌症的治療方法。
腫瘤幹細胞被認為在體內處於幾乎不增殖的“休眠狀態"。化療藥物雖能遏製腫瘤細胞增殖,但對幹細胞卻難以發揮作用。即使化療後腫瘤看起來已經消失,但隻要殘留少量幹細胞,就會導致癌症複發和轉移。
日本九州大學教授中山敬一率領的研究小組發現,腫瘤幹細胞中一種名為“Fbxw7"蛋白質能夠遏製細胞分裂。他們對患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實驗鼠進行基因操作,使腫瘤幹細胞無法再製造這種蛋白質。此後,研究人員讓實驗鼠服用化療藥物“格列衛",35天後不再給藥。
研究發現,一般情況下,患白血病的實驗鼠60天後會有90%的複發率,而不能製造“Fbxw7"蛋白質的實驗鼠複發率隻有20%左右。研究小組判斷腫瘤幹細胞已經死亡。
中山敬一說:“如果開發出阻礙這種蛋白質發生作用的藥物,同時與化療藥物並用,就有望*癌症。"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國《癌細胞》(Cancer Cell )雜誌網絡版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