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產品分類痤瘡的中醫治療!
痤瘡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病種之一,又叫青春痘、麵皰或粉刺、毛囊炎。除兒(er) 童外,約有80%~90%的成人患此病或曾經患過痤瘡。那麽(me) ,我們(men) 應該如何防治痤瘡呢?
為(wei) 什麽(me) 會(hui) 生痤瘡
痤瘡是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,發生的因素多種多樣,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。毛孔堵塞以後,毛囊裏麵的油脂排不出來,越積越多就形成一個(ge) 個(ge) 小痘痘,青春痘就是這樣發生的。
痤瘡多見於(yu) 青春期,好發於(yu) 麵部、前胸及後背部皮脂腺發達部位,常對稱分布;粉刺性痤瘡,初發者有白頭和黑頭粉刺兩(liang) 種。其形成一般與(yu) 內(nei) 分泌失調、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等相關(guan) 。中醫學認為(wei) ,過食肥甘厚味,脾胃濕熱內(nei) 蘊上蒸;肺經蘊熱,外受風邪;或冷水清洗,使血熱蘊結,都會(hui) 產(chan) 生痤瘡。
在治療過程中,患者一定要有信心,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,要始終保持樂(le) 觀的心情。治療痤瘡不能一蹴而就,通常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。在治療過程中,除了服藥、輔助外用藥外,還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。痤瘡患者應主要以蔬菜、水果為(wei) 主,少吃甜、辣、油膩食物。特別是羊肉,應盡量少吃或不吃。此外,用中醫藥治療痤瘡,療效也很明顯。
中醫藥治療痤瘡
中藥療法:應分型論治,隨症加減。紅色丘皰疹型痤瘡治宜清泄肺胃,方用生石膏30克,知母6克,地骨皮、桑白皮、金銀花、連翹各12克,黃芩、赤芍、山梔各10克,生地15克,甘草6克;膿瘡性痤瘡治宜解毒散結,方用茵陳、白花蛇舌草、虎杖、蒲公英各15克,金銀花、夏枯草、赤芍、浙貝母、桃仁、元參、黃芪、紫花地丁、連翹各10克;月經前痤瘡治宜調理衝(chong) 任法,方用仙茅、仙靈脾、黃柏、益母草、當歸、牛膝各10克,金銀花、白花蛇舌草各12克;對聚集性痤瘡、愈後色素沉著或瘢痕者,治宜活血散瘀法,方用桃仁、紅花、赤芍、蒲公英、丹參、虎杖、蟬蛻各10克,煎湯口服或外洗。
針灸療法:常選大椎、脾俞、足三裏、合穀、三陰交等,平補平瀉法,針刺得氣後留針30分鍾,每天一次,7次為(wei) 一療程。
耳針療法:以患者雙側(ce) 耳部肺穴為(wei) 主穴,配以神門、交感、內(nei) 分泌、皮質下穴埋王不留行籽,外用膠布固定,每日按摩3次,每次約10分鍾。
飲食療法: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,常飲綠豆湯有清肺熱、除濕毒之功。多食含富含纖維的食品,保持大便通暢,對防治痤瘡有良效;忌用含有激素成分的軟膏及霜劑,每日宜用溫熱水洗臉兩(liang) 次,不要用堿性強的肥皂;忌用手指擠捏麵部丘疹粉刺膿瘡,以防遺留疤痕;保證睡眠充足,調整消化係統功能,這些均有助於(yu) 痤瘡的治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