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產品分類耐藥細菌及其抗生素選擇——下呼吸道感染
下呼吸道感染是-常見的和重要的感染性疾病,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。近年來,雖然抗生素研製不斷推陳出新,但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依然麵臨(lin) 嚴(yan) 峻的挑戰,尤其耐藥細菌的抗生素選擇與(yu) 使用顯得更為(wei) 重要。以下介紹一些耐藥細菌及其抗生素選擇:
耐碳青黴烯類細菌
碳青黴烯類如泰能是一種超廣譜、高效抗生素,抗菌譜能覆蓋95%以上的致病菌,但對某些天然耐藥的條件致病菌,由於(yu) 其外膜的低滲透性,特別是產(chan) 含鋅金屬酶者,泰能無效。這類耐藥菌有:嗜麥芽窄食單孢菌、洋蔥假單孢菌、腦膜敗血黃杆菌、屎腸球菌等。綠膿杆菌、不動杆菌、產(chan) 誘導酶腸杆菌部分耐藥。治療:對嗜麥芽窄食單孢菌,特美汀、多西環素的敏感性在90%以上,其次為(wei) 磺胺甲基異口惡唑和環丙沙星,亦有報道頭孢他啶有一定敏感性。對洋蔥假單孢菌以頭孢噻甲羥肟較好,可與(yu) 氟喹諾酮聯用,亦有人推薦二甲-胺四環素。對黃杆菌屬的腦膜敗血杆菌,敏感的是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,利福平、複方新諾明亦可, 也可選呱拉西林、頭孢呱酮等。屎腸球菌用萬(wan) 古黴素,青黴素與(yu) 氨基糖甙類聯用亦可。
產(chan) 生物被膜耐藥細菌易形成生物被膜的細菌主要有綠膿杆菌、大腸杆菌及肺炎克雷白杆菌等,尤以綠膿杆菌為(wei) 嚴(yan) 重。綠膿杆菌的耐藥問題,目前認為(wei) 是生物被膜包裹所致。生物被膜(BF)是指該菌產(chan) 生的多糖蛋白複合物和藻酸鹽等圍繞菌體(ti) 形成的菌膜和相互粘連形成細菌群體(ti) 的菌層,它可保護細菌。產(chan) BF綠膿杆菌的治療目前幾乎僅(jin) 為(wei) 大環內(nei) 酯類抗生素,但它對綠膿杆菌抗菌活性差,故需與(yu) 對綠膿杆菌有殺菌作用的第三代頭孢菌素、泰能等聯用,在損傷(shang) BF後這些抗生素易於(yu) 滲透、深入菌體(ti) 而起效。
耐藥不動杆菌不動杆菌是條件致病菌,在院內(nei) 感染中有重要意義(yi) 。不動杆菌的耐藥由多種機製形成,如產(chan) 滅活酶、外膜通透性降低等。治療:碳青黴烯類或喹諾酮類聯合阿米卡星、頭孢他啶、頭孢呱酮/舒巴坦。
青黴素耐藥肺炎鏈球菌
肺炎鏈球菌目前仍是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。自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青黴素耐藥肺炎鏈球菌(PRSP),目前在全-球範圍內(nei) PRSP占全部肺炎鏈球菌的10%~40%。國內(nei) 報道青黴素中度敏感或低度耐藥(PISP)者約12.9%,PRSP者占2.6%。PISP者仍可使用青黴素,但需加大青黴素劑量。PISP伴菌(敗)血症應選擇頭孢曲鬆、頭孢噻肟、新喹諾酮和碳青黴烯類等。PRSP感染應選擇萬(wan) 古黴素,或聯合使用利福平。
甲氧西林耐藥葡萄球菌(MRS)
2%社區獲得性肺炎,10%~15%醫院獲得性肺炎為(wei)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。以表皮葡萄球菌為(wei) 代表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(CNS)也成為(wei) 重要的病原菌,耐藥性日益增高。葡萄球菌耐藥多發在醫院,且常與(yu) 醫用裝置有關(guan) 。治療:如果是甲氧西林敏感(MSS)宜選苯唑西林或第-一、二代頭孢菌素、林可黴素、環丙沙星等;而MRS因呈現多重耐藥宜選萬(wan) 古黴素,也可據藥敏選替考拉寧、利福平、磷黴素、複方新諾明、氨基糖苷類,亦可聯合用藥。
產(chan) 超廣譜酶(ESBLs)的革蘭(lan) 氏陰性菌
ESBLs為(wei) 質粒介導的酶。大腸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是產(chan) 生ESBLs的主要細菌。目前認為(wei) 三代頭孢菌素的長期大量應用是產(chan) 生此類細菌的主要因素。治療:碳青黴烯類、頭黴素類、加酶抑製劑的抗生素如呱拉西林/他唑巴坦、頭孢呱酮/舒巴坦,嚴(yan) 重者宜與(yu) 氨基糖甙類聯用。其他加酶抑製劑的藥物,如阿莫西林/克拉維酸、氨苄西林/舒巴坦等對ESBLs的敏感性較差。
產(chan) AmpC酶的革蘭(lan) 氏陰性菌
AmpC酶係染色體(ti) 介導,存在於(yu) 陰溝腸杆菌、產(chan) 氣腸杆菌等腸杆菌屬細菌、弗勞地枸櫞酸杆菌和粘質沙雷菌等腸杆菌科細菌中,莫根菌屬、普魯威登菌屬、銅綠假單孢菌屬也可產(chan) 生。AmpC酶對頭黴素、第三代頭孢菌素、酶抑製劑等均耐藥。有時產(chan) AmpC酶腸杆菌同時帶有編碼氨基甙類、氯黴素、四環素類、磺胺類的耐藥基因而多藥耐藥。因此,治療應選用碳青黴烯類或第四代頭孢菌素(如頭孢吡肟)。